牛
郎
棍
清康熙元年春(1662年),山东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在锯齿牙山起义失败后,在师父胡登起的帮助下,趁夜逃至原宁海州西南乡留格庄村(现山东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留格庄村),因伤势过重加上饥寒,已是奄奄一息。在村头练武的年轻后生萧思德发现后背回家中。思德之父萧文和,毫不犹豫救治于七,使他得以康复。于七为逃避官府的追捕,化名“燕飞”,隐身于萧家长达一年之久。
于七在萧家养伤期间,不但将自己的拳脚功夫传授于思德,并把毕生所习之刀、枪、剑、戟、鞭等器械,融于一根放牛用的短棍上,精心授于思德。萧思德白天进学堂读书,夜间习武,几年后已成为乡里有名的文武双全之士,将于七传授的技艺广授乡民。萧家为了纪念先师于七,将棍法取名为“牛郎棍”,代代相传。萧家后代萧明魁,现为“牛郎门”第十三代宗师,他继承了“牛郎门”的全部技艺。
牛郎棍是牛郎门武术中所使用的主要武械,整合了刀、枪、剑、戟、鞭等各兵器技法的优点。主要套路有田字鞭、十字鞭、一字鞭、双折鞭、单折鞭、龙虎斗鞭、长蛇鞭等。这套武术既有抗敌防身功能,又有健身康体作用。

基本功法
1
牛郎棍的基本功法:包括手形、手法、棍法、腿法、身法等。手型主要有掌、勾、握等,手法主要有半握拳、日字拳、摆拳等,棍法主要有挑、劈、架、戳、扫、格、撩、攉、点、刺、绞、剁、舞、压、拧、拨等,步形腿法主要有弓、马、仆、歇、虚、并、丁、叉等,身法主要有闪、转、腾、窜、缩等。并根据实战需要,加以点穴绝技,先击要害,有效地提高了御敌防身功能。
主要特征
2
牛郎棍的主要特征是拳械齐全、系统严密、一械多用、风格独特,男女老少皆可学练,易于普及推广,并具有十大风格特点:讲阴阳、重意念、走螺旋、发寸劲、练腰劲、气自然、形逼真、神慑人、多套路、易推广。
2008年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郎棍作为唯一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列入其中。2009年乳山牛郎棍被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乳山牛郎棍研究所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习所”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