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乳山姜蜜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乳山姜蜜制作技艺、牛郎棍、乳山镂绣、乳山大秧歌、乳山粉条制作技艺、乳山钩织6项省级非遗项目。


“乳山大姜”是乳山三宝之一。姜蜜,兴于乳山民间。《圣济总录》卷四十七记载:姜蜜主治胃中实热,吐逆心烦,不下食饮。《不知医必要》中提到:姜蜜治呃逆久不愈,连连四五十声,生姜汁半盅加蜜调匀,炖热服之,驱寒祛湿、健脾养胃。
乳山姜蜜制作技艺是采用老干姜和蜂蜜为主要原料,配以枸杞、大枣、人参等多种药食同源名贵食药材熬制而成。历经十一道繁琐工序,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匠师熬制而成,经过三个月发酵后方能启封。成品姜蜜颜色明亮呈熟褐色,膏状稠密,口感独特,直接食用或用温水调匀后饮用,浓浓暖意蔓延全身,温阳助阳。
乳山姜蜜制作技艺传承人滕昭琪是乳山“德益堂”姜不老姜蜜技艺第五代传人。为传承中华姜养文化,提升全民正阳之气。多年来滕昭琪通过各方考察创立“姜不老”品牌,携手中国中医科学院张立教授共同论证、研发姜深加工产品,以发展姜产业来光大传统。弘扬古法姜养,承延天地,姜养人,人不老康养文化。
2024年12月19日,乳山姜蜜制作技艺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清康熙元年春(1662年),山东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在锯齿牙山起义失败后,趁夜逃至原宁海州西南乡留格庄村(现山东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留格庄村),已是奄奄一息。在村头练武的年轻后生萧思德发现后背回家中,思德之父萧文和,毫不犹豫救治于七,使他得以康复。
于七在萧家养伤期间,把毕生所习之刀、枪、剑、戟、鞭等器械,融于一根放牛用的短棍上,精心授于思德。萧思德后来成为乡里有名的文武双全之士,将于七传授的技艺广授乡民。萧家为了纪念先师于七,将棍法取名为“牛郎棍”,代代相传。
牛郎棍是牛郎门武术中所使用的主要武械,整合了刀、枪、剑、戟、鞭等各兵器技法的优点。牛郎棍具有十大风格特点:讲阴阳、重意念、走螺旋、发寸劲、练腰劲、气自然、形逼真、神慑人、多套路、易推广。
2009年乳山牛郎棍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乳山牛郎棍研究所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习所”荣誉称号。
乳山镂绣

乳山镂绣是乳山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产品,又称扎目,属于山东抽纱手绣产品中的一类。其颜色主要以白色、原白色为主,图案简洁大方,呈现色彩淡雅,高贵大方的整体效果。
乳山镂绣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英国长老会传教士莉莉·马茂兰女士在烟台开设教会学校,一边传教,一边传授抽纱技艺,生产镂绣绣花产品。20年代初,在午极、冯家、崖子一带,大多数农村妇女在务农的同时在家中从事镂绣绣花。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乳山镂绣在抽纱制品中自成体系,从业人数逐渐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度成为乳山出口贸易中的支柱产品。
乳山镂绣的制作工艺包括刷花、抽死、勒网、掏边、刻边、漂洗、上浆、熨烫。整个过程全部为手工,现代机器无法替代,其产品至今在国外仍然深受客户喜爱。
2013年,乳山镂绣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乳山大秧歌起源于乳山河两岸,到明朝已初具规模,兴盛于清朝,是胶东大秧歌的典型代表。乳山大秧歌在民间被叫做逗会、耍会、耍逗会、耍秧歌。以队伍庞大、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其中耍火龙表演形式在国内独树一帜。
传说天遇旱灾,深受其害的人们寄希望于龙图腾,想象着龙能布雨。于是,人们就扎条纸龙抬上街游行,龙所到之处,百姓都在家门口用瓢扬水,迎接龙的到来,这种祈雨仪式,几百年后成为乳山大秧歌中耍火龙的滥觞。
历经时代变迁,乳山大秧歌突破传统、不断创新,形成以乳山寨镇为代表的传统乳山大秧歌与城区街道夏西村为代表的现代乳山火龙大秧歌两种风格。
2016年2月,乳山大秧歌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乳山被命名为“中国秧歌之乡”。
乳山粉条制作技艺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乳山境内开始栽种地瓜。在上世纪40年代前,因粉条量少,价格曾与猪肉、虾米平价。漏粉条又叫漏粉。粉条的规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圆而细的粉条,一种是宽而扁的粉条。乳山粉条的主要特点有色泽自然、柔润爽滑、清香宜胃、环保卫生、无任何添加剂、筋道耐煮、粉味十足,适宜炒食、凉拌、炖汤。粉条的制作步骤有:一是将干净的地瓜铲成块;二是磨浆推泊;三是撞大箩出淀粉;四是晒粉团;五是打芡;六是揉面;七是上瓢、打瓢、捞锅、拾绺、浆条;八是晒干、打包出售。
乳山粉条的主要特点有色泽自然、柔润爽滑、清香宜胃、环保卫生、无任何添加剂、筋道耐煮、粉味十足,适宜炒食、凉拌、炖汤。乳山粉条不掺明矾、增白剂、添加剂以及其他能够增重物质等损害公民健康和利益的东西,确保粉条成为乳山食品行业中绿色无公害、健康、优质的食品。
2014年7月,乳山粉条制作技艺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11月,乳山粉条制作技艺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乳山钩织

乳山钩织是乳山民间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又称钩花,属于山东抽纱手绣产品中的一类。乳山钩织的花样比较自由,从头到尾仅有一支钩针与一根线,可钩出许多自由型、花型、圆型、立体织物等。乳山钩织产品图案丰富美观,色调高雅大方,极具中国传统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和认可。钩织产品主要分着装产品和装饰产品。着装产品有:衣服、连衣裙、背心、披肩、围巾、帽子、手套、包等,其中金汇公司生产的品牌产品多层衣及盘垫均获得国家专利。钩织装饰产品有:桌布、沙发巾、电视套、盘垫、坐垫套等。
2014年7月,乳山钩织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3月,乳山钩织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乳山文旅